掌阅、阅文两家独大?2018数字阅读平台拼什么!
2017年5月23日,百度持股、完美世界控股的纵横文学宣布获得数亿元融资,坊间传闻融资额度高达8亿元。
2017年下半年,掌阅科技和腾讯旗下阅文集团分别在A股和港股上市,前者市值100多亿元人民币,后者市值超过800亿港元。数字阅读领域两家独大的局面基本确立。
2018年1月18日,阿里文学举办首届生态大会,未来1年阿里大文娱将大力推进影视、文学、游戏、衍生品等不同业务之间的“化学反应”,在商业化、大宣发、IP联动、会员运营等方面为内容方不断提供新玩法。
至今,数字阅读行业已经诞生了中文在线、掌阅科技、阅文集团3家上市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在网络文学市场的布局逐渐明朗,对作者和IP的争夺愈加白热化,2018年将是各平台比拼硬实力的关键期,距离数字阅读行业洗牌可能不远了。
1
网文是数字阅读主战场
纵横文学CEO张云帆认为,2018年数字阅读平台之间真正竞争的是:IP和作者资源,以及外部渠道积累。他提出,2018年数字阅读人群会持续增加、用户付费意愿继续增强,盗版数量减少,文学与影视联动会更加频繁。“(平台之间的竞争)内部是内容、外部是流量。能否获得外部流量的支持非常关键,因为流量是唯一的。从内容来说,内容储备是你有我无的,IP衍生则各有本事。”
在内容储备上,网络文学行业几大玩家做了一些相同的事,比如:办大赛。
时至今日,掌阅已举办2届文学大赛,先后引入4万余部优秀作品,很多获得国家推优及扶持。1月15日,阅文集团举办第2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征集作品8300部(首届大赛时这个数据是6000部),参赛作者超6700人、提交签约作品达240部,签约作品数超第1届大赛两年间的总和。从豆瓣集团分拆出来的豆瓣阅读也一直在过去几年连续举办征文大赛,2017年已是第4届。
巨头们的战果不可谓不丰厚。美国调查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认为,按平台提供的作品数占网络文学总数来计算,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市场格局为:阅文72%,中文在线27.5%,掌阅5.2%,百度文学3.2%,阿里巴巴文学1.7%(含一部作品被多个平台重复提供)。
占据行业头把交椅的阅文集团,拥有640万注册作者和960万部作品,2017年上半年总收入达19.24亿元。这是阅文IPO招股书上的数字。
掌阅签约原创作者达1.5万名,其他类型作者近4万人。近3年来,掌阅文学共引入优质作品7万余部,其中网络原创小说作品3万余部,培育优质作品4万余部。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CFO、阿里文学CEO宇乾在1月18日举办的阿里文学首届生态大会上发布了新一期“IP星河汇”,宣布旗下60部精品IP全面向合作伙伴开放,并签下酒徒、何常在、墨熊、风行烈、安思源等知名作家。
带着百度和完美世界基因的纵横文学则低调很多。2016年百度文学和完美文学合并,并完成估值超过35亿元的A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富力集团董事长李思廉等。纵横文学当年即实现盈利,2017年版权交易额近2亿元。
经年累月“囤作者,孵化IP”,用意非常明确——变现。但是,网络文学行业表现出“高度依赖在线付费阅读”的通性。2017年上半年,阅文集团数字阅读收入占比达84.9%,版权及其他收入仅占15%,而掌阅数字阅读占营收的比重高达94%。
张云帆认为,网络文学依靠在线付费阅读获取盈利是合理的商业模式,但是,在线付费阅读比较健康的营收占比大约是60%,如果全靠付费阅读则说明平台IP经营和内容运营能力不足。平台和作家创造优质内容、而用户正越来越愿意为好内容付费,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户付费看内容应该是数字阅读平台的核心收入,版权经营则是长期创新。鼓励用户付费看正版应该整个社会提倡的,对于内容创造者来说,付费模式是一种良性循环。”
数字阅读平台各显其能,推出作者扶持政策也好、提供IP孵化渠道也罢,过去10年间网络文学生产的IP已被抢购殆尽,也诞生了如《盗墓笔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古剑奇谭》等一批爆款。但是,当过去5~10年间的IP被消耗殆尽,下一阶段的IP需求怎样满足?新IP从哪里来?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担忧,他们认为随着各大平台签约大量新作者,网络文学市场还会源源不断产生新IP。
求同存异,各平台在储备内容和IP的方式上如出一辙,变现策略却有不同之处。掌阅推出了iReader电子书阅读器,硬件收入约占营收的3%,3年来已推出4款产品。而阿里大文娱集团布局下,2017年9月阿里影业发布了授权宝,在阿里集团内部,内容板块正持续强化与电商板块的联动。
对纵横文学来说,2018年的方向还是按照既定轨道持续投入,持续培养作家、积累作品,鼓励更多人参与写作。张云帆介绍说,纵横文学2018年的布局重点:一是继续持续在版权上面进行投入,二是提升工具和阅读体验,三是尝试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如影视剧本、漫画等。基本立足于纵横文学的内容和产品,拓展周边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业务。
张云帆提到“熊猫看书”和“纵横看小说”两个客户端,在进行较大幅度版本升级的同时,还会增加对纸质书数字内容的投入,通过迭代APP和增强内容覆盖提升用户体验。
阿里大文娱似乎正全面对标腾讯互娱。阅文集团背靠腾讯海量用户和流量,坚定地走IP泛娱乐全产业链开发,以IP为源头,串联起腾讯互娱的动漫、影业、游戏等板块。宇乾指出,依托阿里生态,阿里文学的定位是以阅读平台和IP联动平台为基础的综合性基础设施体系。阿里大文娱旗下UC、优酷、阿里影业、阿里游戏、阿里音乐、大麦网将分别从内容、渠道、衍生等角度与阿里文学协同。
协同,是因为网络文学市场有天花板。
张云帆认为网络文学有天花板,“但短期之内还不会触顶。实体出版市场规模是1000多亿元,网络文学发展到1000亿规模是可能的,有没有天花板不能简单臆测,一切都有可能。”
阿里表现得更积极,宇乾表示阿里文学将发挥在内容、渠道、技术以及生态上的优势,通过建设新基础设施打造网络文学的全新增量市场。
增量从何而来?内容电商可能是一个看得见的出口。
1月18日,阿里文学与天猫图书达成合作,将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建立数字阅读分销、代销体系,助力实体书的电子化及多场景触达,全面提升文学作品的流通与销售效率,再次激活内容生产的源动力,全面拥抱新零售。
“网络文学市场天花板可能出现的原因是生产力触顶,因为优质作家是有限的。而用户规模反而无需担忧,即使中国阅读人群饱和了还可以开拓全球市场,但是作者资源不是无限的。”张云帆如是说。 可以预见,当国内网络文学市场格局渐定,各大巨头将加快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这个时间可能就是2018年。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体现出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与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国偶像剧并驾齐驱的“四大文化奇观”之一。
回过头看行业发展,海外拓展最早的是掌阅,可以追溯到2015年7月,2016年掌阅加速海外布局步伐。2017年,阅文正式打响出海第一枪,5月上线起点国际,8月,起点国际正式宣布与知名中国网文的英文翻译网站Gravity Tales达成合作。截至2017年8月,起点国际上线作品60余部,总量远超所有翻译中国网文的海外站点, 累计访问用户数近150万。
2017年8月,掌阅宣布与泰国出版龙头企业红山出版集团合作,将掌阅旗下一批优质原创文学作品授权与红山集团翻译成泰文。此前,掌阅已与北京美而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韩国授权代理机构)、马来西亚彩虹出版集团签约。如《指染成婚》小说改编的同名漫画已登陆日本、韩国市场,该文在国内也拥有超高人气,掌阅平台总点击量超过3亿,全网总点击超5亿,书城粉丝近106万人。#指染成婚#话题总量的微博阅读数达到2984.1万,讨论数量102万次。截至目前,掌阅文学已有100多部作品被译成韩、日、泰、英等多种语言版本,海外版APP累计用户达1000万人。
2017年年底,纵横文学也悄然成立了美国分公司,选择美国的原因是美国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用户量足够大,阅读习惯也比较好。张云帆还透露,纵横文学考虑2019年上市,一方面是觉得时机成熟了,企业规模已经需要IPO,另一方面是竞争对手普遍IPO,纵横也要借助资本市场抓住更多机会。
这背后释放的信号是:纵横文学要大量发声了。其实,纵横文学已有不少动作。1月31日,大神作家梦入神机新书《点道为止》新鲜出炉,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宣布该文将启动包括影视、游戏、动漫和周边等在内的全平台孵化。歆霖影业携手咪咕数媒、纵横文学和企鹅影视启动IP全平台孵化及数字版权上线。据悉,《点道为止》主要展示了中国功夫的玄妙世界,同时揭秘现代格斗、拳击、自由搏击和综合格斗中的形形色色。
对纵横文学来说最拿手的还是文影联动,这也是纵横文学最核心的IP运营策略,“因为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最容易,而与其他泛娱乐板块的衍生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紧密,比如改编游戏。”张云帆认为,影视赋予文字形象,有了影视、动漫等画面以后,IP再向下衍生就会比较容易。于是,2018年,纵横文学也将在动漫方面有所尝试。
再比如,去年,起点中文网大神作家天蚕土豆离开阅文加盟纵横,9月,纵横文学作为其新书《元尊》电子版权总代理,与熊猫看书、掌阅、咪咕、17K、火星小说、逐浪等平台签署合作协议,打破以往单一平台发布的模式,促成《元尊》的全网发布。张云帆说这是一种新模式,平台成为作家的经纪人,全网宣发。只是这种方式适合顶级作家,全网分发多平台参与,降低版权成本、风险共担,对作家来说可以获得覆盖全网流量的稿费分成。“对作者来说,更需要宣发资源、合作伙伴资源,甚至于内容指导,稿费可能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技术“加持”咪咕阅读
除了巨头和上市公司,还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背靠8亿中国移动用户的咪咕阅读。截至2017年底,咪咕阅读汇集超50万册正版图书内容,全场景月活用户数8900万。
联合亚马逊发布阅读器KINDLE x 咪咕,并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用户阅读体验,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发咪咕灵犀。“技术”是咪咕差异化同业的一个明显标签。
咪咕数媒总经理张燕鹏直言:“今年技术布局重点是人工智能,以期在作者生产创作、优秀作品传播和用户阅读体验方面带来大的变革。”
1月12日,咪咕阅读作家盛典上提出“2018年新政策、新科技、新服务、新动态”,其中,“新科技”包含创收新平台及写作助力神器。新产品“灵犀马良笔”集一键语音创作录制、实时语音转写、无线上传发布、扫描翻译辞典四大功能于一身。1月15日,咪咕数媒与华数集团签订战略合作,现场发布“AIP沉浸式全场景理念”,将AI与人和IP连接起来。
具体来说,在传播上,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做千人千面智能识别与推荐。针对不同受众做出不同推荐导语;根据用户阅读习惯自动生成相应推荐。在用户体验上,咪咕阅读通过VR虚拟现实等立体多元化载体给读者更丰富的体验。全媒出版包括纸质出版、电子出版、有声出版、视频出版以及衍生出版等五种形态。
张燕鹏介绍说,2018年,咪咕数媒的重点业务是咪咕阅读、咪咕灵犀和手机报。咪咕阅读将从5个方面展开布局:一是未来2年内斥资30亿培养和孵化优质原创IP;二是加强AR及有声书制作,联合有声出版专业委员会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三是不断拓展政企客户企业阅读定制服务;四是升级打造以“悦读咖”“悦听咖”品牌知识见闻线上线下分享活动;五是开展网络文学精品翻译项目,助力网络文学海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咪咕数媒)重点实验室在浙江杭州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数字阅读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咪咕数媒携手共建单位初步建立了以七大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研发方向,以期推进全媒出版领域的创新研发,构建移动阅读新媒体内容供给新模式。目前依托总局平台,已与武汉、辽宁实验室开展创新合作,联合三大运营商推进“全国电子书行业标准”建立。
豆瓣阅读谋突围
在出现了阅文和掌阅两家上市公司后,投资机构认为,数字阅读行业已经出现了“天际线”,其他平台面临着极大突围压力。
随着行业发展网络文学将向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演变。小公司会越来越艰难,而且一定会发生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未来,巨头对整个市场的合纵连横,把控能力会变得更强。强者愈强。
从豆瓣集团拆分出来的豆瓣阅读能走出一条通路吗?
豆瓣无疑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阅读互动社区,用户粘性广受认可,但是,豆瓣平台上的用户粘性能否转化成豆瓣阅读的成长力呢?豆瓣阅读CEO戴钦对此毫无迟疑,她直言“豆瓣阅读一开始就是奔着赚钱去的”。2017年年底,豆瓣阅读获得来自柠萌影业6000万元A轮融资。
豆瓣阅读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赛道——类型小说。戴钦的信心可能正来自于豆瓣阅读IP开发的成果。豆瓣阅读官网的“影视改编计划”页面显示:已经售出的故事15个、待改编故事作品120余个。戴钦告诉记者“豆瓣阅读的作品,一直受到出版和影视行业的重视。截至目前,原创作品已出版实体书49部,还有40余部作品正在出版队列当中;数十部小说正在和一线影视制作方合作。”据悉,影视版权开发收入约占豆瓣阅读收入的40%,原创作品付费阅读和电子书等线上收入约占40%,转授权、纸书出版等其他收入占20%。
版权“好卖”是因为类型小说特点明确,篇幅更短,大多是3万~5万字的中篇,或是30万字的长篇,题材与现实联系更紧密。戴钦的判断是类型文学市场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文学市场的细分,会为中小型数字阅读平台提供更多机会。这些年来,大量国外小说和影视作品进入中国,年轻人的阅读和写作品味有了很大的不同,评价作品的标准也变得更多元。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希望开辟类型化小说的更广阔天地,发掘更多样的作品形式,实现更好的流行性和文学性上的兼容。”
但是,类型小说并不是豆瓣阅读全部。“豆瓣阅读今年还将开辟新的作品类别,对一些不同的内容形态提供支持。”戴钦主要介绍了豆瓣阅读自助式作者写作系统和全平台读者阅读服务。
自助写作系统为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创作体验,豆瓣阅读也建立了快速而全面的作者服务和作者响应机制,并推出了多项围绕作者和作品展开的运营活动,以帮助作者获得更快速的创作成长和收获更大的影响力。
在全平台读者阅读服务方面,运营4年来,豆瓣阅读积累了为数众多的类型小说核心读者,他们有丰富的类型小说阅读经验,也能提供高质量互动与反馈,对作者而言同样是巨大的写作动力。
“通过与出版、影视等相关产业链伙伴的合作,帮助原创文学作品实现更广阔的人群覆盖和更大的影响力,这也一直都是我们努力在做的事情。”戴钦说,豆瓣阅读将在作品开发过程中同时向前后两个方向提供支持,让作为平台特色的高质量作品不断涌现,也让这些作品能更快地转化为内容和娱乐产品。在戴钦的计划中,未来1年,豆瓣阅读的重点是扩大用户和营收规模,月活比现在有1倍或更高增长。
——点击图片直达投票专区——
相关阅读